今天,3月8日,我们的主题词只有一个字:“她”!

↑3月2日,火神山医院“红区”护士陈燕红(左)为患者加油。钟玲摄
她,是火神山医院“红区”护士陈燕红。
在病床前弯下腰,握住患者的手讲“相信我”,这是她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。
她说,我这个“红孩儿”肚子里全是火,正好与病毒决一死战!

↑2月26日,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陈静(右)与患者交流。吴浩宇摄
她,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陈静。
从抗击埃博拉病毒100多个日夜,到随“和平方舟”出海8个多月,再到除夕夜驰援武汉。
她说,不要用英雄来称呼我,其实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责任。

↑2月1日,在武汉金银潭医院,宋彩萍鼓励大家奋勇努力,战胜疫情。程敏摄
她,是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。
从静脉刺穿到标本采集,从气管插管到喂饭服药,从诊疗到与患者拉家常……被战友称为“永动机”的她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。
她说,军人,就该在战“疫”时打冲锋。

↑张玉芝在医用耗材库里清点药品和耗材。刘会宾摄
她,是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护士长张玉芝。
2003年,小汤山医院,她带领护理组打出了“感染零死亡、医护零感染、患者零投诉、操作零差错”的“战绩”。
2020年,火神山医院。她在收治首批感染患者时,第一个走向病人通道。
她说,别怕,跟我上!

↑仲月霞在病区安装设备。李沛摄
她,是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。
“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,他们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。”刚到武汉,她就带领6名护理骨干进入了病区。
她说,尊重生命,是医者立身之本。

↑赵孝英。图源: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
她,是火神山医院的护士长赵孝英。
在隔离区连续奋战4个小时的她,仍要求再多工作一会儿。
她说,我是老兵,我多待一分钟,大家就会安全60秒。

↑郭玮平时与刚刚摘下口罩和护目镜。
她,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郭玮。
脱下防护服,她深绿色手术服已经湿透、脸颊皮肤红肿、压痕从颧骨蔓延至鼻梁。
网友说,天使在人间。
她只说,职责所在。

↑科室成员集体通过视频电话形式送吴亚玲母亲最后一程,吴亚玲(右)向鞠躬的战友敬礼。
她,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的护士吴亚玲。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她递交了请战书:请组织允许我奔赴一线。
2月11日,她的母亲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去世。
2月12日,她通过视频电话,送了母亲最后一程。
面对战友,她敬了一个军礼。
她说,我是一名军人,这个时候这里更需要我。

↑范珊红(左)检查队员防护穿戴。
她,是负责医护人员病毒防护工作的范珊红。
监督医护人员安全换脱防护用具、走进病区全程监管医护人员实施无感染操作……她自嘲为“爱唠叨的婆婆嘴”。
她说,白衣天使全力在一线拯救患者生命,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。

↑毛梅
她,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毛梅。
采集病史资料、查体,筹划新病区布局,划分医疗小组,优化收治流程……每天的高强度工作,她仿佛忘了自己其实也是一个糖尿病、心脏病的“患者”。
她说,穿上军装,即便明知前方是万丈深渊,也会挺身而上。

↑何晓丽
她,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何晓丽。
亲眼看到给患者插管时泡沫般的痰被吸出来,也亲眼看到因为插管及时,患者被成功救治,她主动剪去了一头长发。
她说,头发剪了可以再长,患者生命仅有一次。

↑1月29日,黄舒在工作中
她,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黄舒。
打针输液、采集标本、监测生命体征,为病人进行心理护理,打扫病区清洁卫生……她每天在“红区”工作十小时以上。
她说,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希望用行动践行誓言。

↑彭渝
她,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彭渝。
“你是我妻也是战友,盼早日凯旋。”丈夫从电视中得知她来武汉后发来的信息,让她哽咽,却挡不住她的忙碌。
她说,我要一直和大家在一起,这是军人的职责。
记者:黎云、贾启龙
来源:新华社客户端2020年3月8日
链接:https://xhpfmapi.zhongguowangshi.com/vh512/share/8941631?channel=weixin&from=timeline&isappinstalled=0